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

走過一世紀的大師

在Nature的news看到這個消息,演化學大師Ernst Mayr於2005/2/3逝世,用一百歲劃下他生命里程碑的一個休止符。有人說他是暨達爾文之後最偉大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,是一位(動物學)鳥類學家出身的演化生物學者。

為什麼我會特別注意Mayr?因為在大學時修習動物分類學時,他正是教科書的作者。當時也不知道它是何方神聖,以為他不過就如同一般原文書的作者一樣,是國外某大學的某一個教授而已。後來天下文化出了一本:『看!這就是生物學』一書,這才知道Mayr是一個年近百歲的長者,還是一個著作等身的大師,很湊巧的,在研究所修生物演化時,他又是教科書的作者之ㄧ,我這才驚覺他對近代生物演化理論以及分類造詣之深。有眼不識泰山,原先以為創造一堆理論的學者應該都已化作白骨,而Mayr在2005/2/3之前,卻還是一本活的演化與分類經典。

從醫科學生到哲學博士,Mayr如此的轉變的確令人詫異,但他不愧為深受學術界尊崇的演化學者,在九十幾高齡時往生物學的汪洋灑下一張大網,將整個生物學的版圖完整且忠實的呈現在我們面前,以傾囊相受之姿啟迪對生物學有興趣的讀者,引領我們進入由生物學的What、How、Why、Where、When所構成的一場盛宴,Mayr在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翻譯的:『看!這就是生物學』一書中的序言裡提到:生物學是一門截然獨立的科學,也是明心見性的科學。他也在書中的章節裡提到:傳統上,會成為生物學家的,不是經由醫科教育,就是因從小愛好自然.....,而無論啟發的路徑為何,最重要的成分是有一顆對生物歡喜讚嘆的心,大部分的生物學家終其一生都保有這種感覺,他們從未遺忘科學發現所帶來的振奮,無論是實驗性的或是理論性的,也從未喪失追尋新思想、新視界、新生命的熱愛。生物學中有太多因素都直接與個人的環境和價值有關。我想,作為一個生物學家,並不代表擁有一份工作,而意味著你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。

在此時此刻,我又重溫這位已故的耆宿這番話,如果他還活著,還可以收發e-mail,我想跟他通信,想請他指點我:人是會情感麻痺的動物,不論是否成為生物學家,一個人該怎麼保有那顆赤子之心呢?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關於Mayr,參考網址:
http://www.thecrimson.com/article.aspx?ref=505541
http://www.news.harvard.edu/gazette/daily/2005/02/04-mayr.html

1 則留言: